主动参与 促进发展--《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例谈
一、案例
在对课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阅读理解后,正当听课的教师以为即将结束教学,遗憾有些内容课上没有提及的时候,老师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读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的反应相当积极与热烈,发言的内容面广、量大,有些很具有新意。如回答:我发现课文中说小壁虎时用了他,我知道小壁虎可能是男性的;我发现说鱼、老牛、燕子怎样使用尾巴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这些回答的内容几乎包含了字、词、句、篇的本课能涉及的方面,巧妙地填补了前面教学内容中的空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效果好,成为本堂课的一个亮点。
二、分析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的说法提了很长时间,但我们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敢尝试,怕掌握不了课堂节奏。本堂课的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她在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了一个试验,用发现这个极具鼓励性的词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许多疑惑上升为独具慧眼的发现,给了学生一种成就感,因而发言过程中充满自信,时常有精彩内容的出现。
(二)教师的心里要有充分准备
学生的回答内容丰富,举不胜举,教师对这些回答还是要有充分的考虑,能够及时地、恰当地进行点拨,同时能够正确地、合理地帮助学生取舍。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对教师的个人能力及备课技能是个挑战,教师必须有详尽的准备,对教材有深透的了解,才能以不变应不变,随时应对学生回答的出奇不意。
(三)师生互动,促进发展
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时候,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评价,让学生得到答案的同时体会到了快乐。教师有意识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比较高质量地去发现,把握了这个教学环节的进程,师生的互动,促使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创新能力的表现。
当然,成功之处难免有些疑问,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中,必将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向教师希望想到和说到的内容。平时的训练必然也是在字、词、句、篇的某些重点进行,这能不能说又走入了另一个思维的误区呢?
作者:陈建华 转载自语文天空